而李安听完,忽然,李安好像想起了什么,看着李治微微的道:“分封?”
李治一听李安知道,连忙点头:“大哥,你知道呀上次我去甘露殿,看到你的名字了,这应该是父皇对你的奖励哦。”
这话一出,李安有些皱眉了起来。贞观十一年,李世民下诏荆王元景任都督刺史,并令子孙后代世袭其位,拉开了世封刺史的序幕。世封刺史是李世民时期昙一现的“封侯制度”,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分封制,在各地设立刺史、可世袭职位。
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后,就想要效仿周朝对兄弟皇子、功臣进行分封并进行世袭制,目的是为了拱卫中央、加强地方管制。
只不过魏征非常反对此制度,认为不利于中央进行集权管理,暂时压制了李世民的想法。李世民并没有就此收手,反而在贞观五年,直接起草了相关的条例,还册封了几位皇子和兄弟为王。
但是李世民却没有继续,不过,没有继续不是因为李世民不想册封了,而是暂时的搁置,贞观五年虽然册封了一批人为王,但是因为皇子和王爷的年纪都太小了,起不到管理地方的效果,李世民才没有继续推行此制度。
但是现在贞观十年皇子们都已成年,按照世袭刺史制度他们应该去往封地,这样就可以巩固自己,当年共有21位王爷和皇帝,14位功臣包括长孙无忌,被封为刺史,并令其世袭。
只是李世民太想当然尔了。
这个世袭刺史制真的是一种倒退的象征,魏征他们强烈反对世袭刺史制,就是为了国家政局稳定集中中央权利,李世民正值盛年国家繁荣昌盛,国内并无任何暴乱出现,也没有出现权倾朝野的大臣,完全不需要借此制度来制衡国家力量。
世袭刺史制会令国家政权失去平衡,不利于国家现如今的发展,刺史获得封地后会完全脱离中央的管控,正所谓山高皇帝远,中央虽然定期接受他的供奉,却不能遏制他们的发展。
刺史的力量发展强大就会严重威胁中央的地位,一旦出现暴动其他地方的刺史难免会受到影响,到时候是保卫中央还是趁机叛乱就不好控制了。
历代实行分封制虽会得其好处,但国家最终都因此受到反噬,因诸侯力量发展强大威胁中央,最终导致诸侯争霸、国家四分五裂。
李世民坚持“封兄弟皇子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就是隋朝灭亡给他带来的震撼,李世民亲眼目睹隋炀帝残害同胞夺取皇位,五个兄弟不是被杀害就是被囚禁,连堂兄弟都没有躲过被猜忌贬职的风险。
隋炀帝不仅不相信自己的兄弟,连儿子都不信任,以至于隋炀帝兵败逃跑时,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年幼的孙子,对国家建设丝毫没有用处,根本不能让动荡的隋朝转危为安。
短短十几年的时间,隋朝就被灭亡了,李世民为了不重蹈覆辙,所以才会提出要世袭刺史。
各有各的心思,各有各的理由,李安知道,麻烦的事情就要出现了,这世袭刺史制,李安到底该怎么选择,是和大家一起怼李世民,还是随波逐流,说真的,李安一时之间还真的没有想好。
毕竟李安不想要碰这些事情,但是这些事情自己又不得不碰,好在这个时候,李安想到了长孙皇后,对呀如果将一切都说给长孙皇后,那不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?
(本章完)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