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 产钳和红薯
李安在百酒宴之后就回了一趟现代,为了秋耕做准备,首先李安是弄了一套曲辕犁,曲辕犁大家都知道,和以前的耕犁相比,有几处重大改进。
首先是将直辕、长辕改为曲辕、短辕,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,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,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,操作灵活,节省人力和畜力。
不过,这曲辕犁是唐代后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,李安现在直接将它带到了关中,要知道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,回转困难,耕地费力。
现在有了曲辕犁,不用猜也知道,一定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力。
第二个就是红薯,孟子谦的孟家把控了江南的粮道,可以..那李安就将关中也变成可以自给自足的地方,红薯是明朝传入的咱们国家,这里一定要感谢那位明朝万历年间,一个老秀才,他的名字叫陈振龙。
这位陈老先生,年轻时曾经考取过秀才,但随着明末人口的剧增和科举的艰难,在考取举人不第后,陈振龙跟随着东南各省浓厚的经商风气下了南洋(东南亚)经商,“往来于闽省、吕宋(菲律宾)之间。”
当时,征服菲律宾的西班牙人“常患粮米不足”,于是便在菲律宾引入了一种从南美洲移植而来的植物,这种植物亩产高峰可达4000多斤,低的也有2000多斤,相比于明朝时国内亩产仅有两三百斤的小麦和水稻来说,这无疑是一种超级农作物。
尽管只是个改行经商的秀才,可陈振龙心中,依旧涌动着强烈的传统知识分子情怀,遥想到故乡生齿日繁,依旧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父老乡亲,陈振龙决定无论千辛万苦,也要将这种超级植物带回中国。
然而,西班牙人很精,“珍其种,不与中国人”,并且在海关层层盘查,在历经多次偷运失败后,1593年,在通过贿赂当地土著、得到番薯藤后,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,混过关卡后,最终历经七昼夜的颠簸航行,从菲律宾回到福州。
在回国四个月后,陈振龙第一批引种的番薯成功繁殖,“小者如臂,大者如拳,味同梨枣”,福建巡抚金学曾获知后振奋不已,马上旌表陈氏父子此行“事属义举”,“虽曰人事,实获天恩”,随后开始在福建全省推广引种番薯。
这次李安要做的就是和陈老先生一样的行为,而他则是足足提前了上千年,李安希望自己可以利用这上千年的提前,让后来的百姓可以尽量不要成为饿殍。
饿殍很苦,李安希望饿殍不要再多了,跟着李安还弄了两样东西,一样是飞剪船,这个船是为了以后应对长安和洛阳再到江南之间的航运。
最后一样就是产钳。
这个产钳其实一开始李安也是不知道,但是李安在网上求助了万能的网友,李安问要是古代的女人难产该怎么办?
之后就有一名叫做呆呆的网友回答了李安的提问:
想要知道古代女人难产怎么办,首先你要知道古代的医疗条件跟现代不一样,没有专门生孩子的医院,古人生孩子的过程很简单。
首先男人需要不停的烧热水,因为古代又没什么催生药,所以只能通过热水来给女人助产。
然后接生婆用热水来给孕妇擦身子(女人生孩子时体温会下降,热水能给产妇保温),这样也利于产妇宫口打开,能将孩子顺利生出来。
然后接生婆会提醒孕妇调整好呼吸,叮嘱孕妇不能大喊大叫,让孕妇将腿弓起来,打开腿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