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9章 说亲事儿

“我家的房子,也拾掇的差不多了,原本就打算过了中秋,请你来吃燎锅饭,便搬过去的。”

隋然神色柔和,肉眼可见日子过得不错,血气都足了。

这半年来,她还是赚了不少钱的。

姜安宁教给她的辣糊汤跟凉粉,都卖的十分好。

如今,已经是瑞丰镇的一块招牌了。

前不久,又在姜安宁的帮助下,成功全款拿下镇上的一处小铺面。

铺面不大,后头也住不了人。

但是临街又挨近码头的位置,人流量足,生意很不差。

两口子还给铺面取了个名儿,就叫安宁辣糊汤店。

想着往后,这家小店传到子孙后辈的手里头,也要教导提醒他们,摸要忘了当年,安宁对她们一家的帮扶与恩情。

隋然目光柔和的摸了摸还不太显怀的肚子,柔声细语道:“你就不要跟我客气了,没有你,哪有我们两口子的今天?”

“对了,你还不知道吧!方婶子家的老大,最近也要说媳妇儿了!”

“听说女方家里头,还有个秀才之资的兄弟,是个很不错的人家。”

方婶子这半年,也小赚了不少的钱。

最开始是跟着隋然他们卖辣糊汤,帮衬着干活,三人平分赚来的钱。

后来瞧着两口子算是把这辣糊汤,做成了瑞丰镇的招牌。

方婶子就想着做点别的生意。

姜安宁便从她阿娘留下来的手札上,挑拣了几样小吃,让方婶子挑了一个学。

方婶子最后选了驴打滚。

如今生意也挺不错。

每天推个小车儿,出去转悠转悠,东西卖完了,就收摊,倒也轻松悠闲的很。

“那可感情好了!等亲事订下了,我可得来喝喜酒。”

姜安宁真心为方婶子高兴。

可话刚说完,便意识到,自己要到京城去了。

这一去,归期难定。

甚至连有没有归期,都未可知。

“瞧我这脑子,怕是都忘了,我大概只能送上一份厚礼,聊表下心意了。”

姜安宁略作无奈:“只希望到时候,方婶子不要怪我失礼才好。”

“你们两个躲在这里,偷偷摸摸的蛐蛐什么呢?是不是说我呢?”

方婶子的声音,冷不丁从两个人身后响起。

吓得两个人就是一激灵。

“哎呦喂,我的婶儿,你这鸟悄悄的,是要吓死谁不成?”隋然夸张的拍了拍胸口。

方婶子没好气儿就瞪了她一眼:“呸呸呸!乱说什么呢?都已经双身子的人了,说话还这么没个忌讳。”

隋然被数落了也不生气,也不恼,笑呵呵的配合人,驱赶晦气。

“是我说错话了。”

她耍宝似的捧着人说道:“要不怎么说,这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呢?你瞧瞧,要是家里头没个有生活经验的人,帮忙盯着些这大事小情的,还真就容易闹了笑话。”

方婶子又瞪了人一眼:“嘴贫!也不知道你是跟谁学的,从前瞧着你也是个老实巴交的性子,如今却是越发油嘴滑舌起来了!没个正形,也就是你家姜贵诚惯着你吧,换个人家,指不定早就骂你没那什么……”

她声音微顿,夹紧眉头略想了想:“哦,对,妇德妇言妇德妇功。”

“我呸!谁稀罕他惯着?”

隋然叉着腰,不甘示弱:“便是没了他,难道我日子还能过不下去?”

她抬手抚摸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:“就算只有我一个人,也照样能把腹中的宝宝生下来,再好好的养大。”

“诶呦呦!”方婶子啧啧啧了几声,指着人跟姜安宁倒苦水:“你瞅瞅她这个张扬样子,如今可是越发的了不得了。”

“连去父留子这样的念头,都敢宣之于口了。”

“可是把她给能耐的哟。”

方婶子嘴上说着嫌弃的话,笑眯眯的眼神里,却满是骄傲。

姜安宁只捂着嘴笑。

隋然瞪了方婶子一眼:“什么话?什么叫去父留子,我可没这样想过,婶子,你可别在这扒瞎。”

“回头叫我家贵诚听见了,又要跟我闹了。”

“我现在可是双身子,可经不起他折腾。”

方婶子哈哈大笑。

隋然只能瞪圆了眼睛瞅她。

“婶子还说我呢,你今儿不是会亲家去了吗?这怎么瞧着,不像是会亲家,相看媳妇儿,倒像是去了趟学堂,腌了一身文绉绉的味儿回来。”

她八卦似的凑上前:“咋样?我听说,是个有秀才之姿的人家!家里头都是会读书的,连姑娘都学富啥好几车。”

“什么学富啥好几车!”方婶子嫌弃道:“你瞅瞅你那个没文化的样子!人家那叫学富五车。”

“哎,对对对对,学富五车。”

隋然说着,不免犯嘀咕:“那五车,不就是好几车吗?”

姜安宁在一旁听着,没忍住,乐了。

隋然的目光瞅过来,瘪着嘴,很是委屈。

“你瞅瞅,连安宁丫头都笑话你了。”

方婶子哼了哼:“没文化,真可怕。”

“我又没读过书,也没个秀才之姿的兄弟,没文化咋了?”

隋然不服气:“没文化才正常呀。”

“要不是安宁帮我,我到现在都还是个土里头刨食儿的庄稼娘呢!”

“哪有现在的风光好日子!”

隋然理直气壮,坦坦荡荡的傲娇小表情,惹得两人捂着嘴笑。

“说起来,您今天去先看儿媳妇儿,到底相看的怎么样?快与我说说。”

姜安宁笑了一会儿,想起正事儿来,拉着人的手,到院子里的长木桌前坐下。

“我听贵诚嫂子说,你家我大壮哥,要定下亲事儿了,可是真的?”

提到自家儿子的婚事,方婶子笑容更加真切了些。

“姑娘是个很不错的,性格爽朗不扭捏,瞅着是挺闯荡的。接人待物啥的,也都落落大方,还有文化,会写字儿,反正是挺不错的,配我家那小子,多少也是有点儿,鲜插在牛粪上了。”

方婶子笑呵呵的贬损了自家憨货儿子一句。

“也跟左邻右舍,还有附近的人家都打听过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