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军大阵一破,南诏军顿时大溃,兵败如山倒,士卒四处逃散。

段忠国没想到唐军竟然有如此战斗力,完全懵了。这次来打南诏的唐军,和先前李璘所带的唐军,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层级,若不是他们都穿着唐军的衣服,段忠国很难将他们联系起来。

高仙芝所带的唐军,和之前李璘带的唐军,战斗力差别之所以如此之大,主要有三个原因。

第一,是行军前的准备。

李璘打南诏时,狂妄自大,对南诏基本没什么了解,南诏的瘴气和疟疾,他不说没想什么应对之法,更是听都没听过,因此李璘带唐军进入南诏之地,士兵便多生疾病,病死近一成,重病近二成,战斗力直接减了三成。

再加上道路不熟造成的行军事故、误食毒食物而死等事,战斗力又减一成。

李琩这次则早有准备,先是应对瘴气和疟疾,后是不断商讨战术,确定行军路线,摸清地理地形。

第二,是士兵本来的战斗力问题。

李璘两征南诏,第一次虽然带的是剑南士卒,但人数劣势,第二次人数倒是多了,但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士卒,这些新兵训练也有问题,凑到一起,甚至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。

高仙芝带的,则是以百战精锐为底,配合严格训练的“新兵”,战斗力十分强悍。

第三,是将领的问题。

李璘手下那帮将领,精于权斗,但没打过什么大仗,带百十人的小队还行,指挥千军万马,则必然坏事。

而李琩这次派过来的将领,不仅有极高的军事素养,更是在一战又一战中浴火磨砺而出。

段忠国之前打李璘,很怀疑大唐是如何纵横天下的,但是现在,他见到了唐军真正的战斗力。

只是他明白得太晚了。

段忠国在愣神之间,马璘已经策马向他杀了过来。

段忠国的副手张秀带亲兵上前拦截,让段忠国快从侧翼突围。

段忠国回过神,立刻翻身上马,准备突围。

但是,他刚跃上马背,就看到马璘一枪挑死了张秀,接着向他冲了过来。

段忠国大惊之下,知道再难逃跑,策马迎战马璘。

段忠国使朔,马璘使枪,两人在乱军中大战三十个回合,最终段忠国不敌,被马璘一枪捅在右肩,挑落马下,唐军士兵一拥而上,将段忠国擒获。

马璘是剑南节度使,因此段忠国认得马璘。

段忠国对马璘道:“马节帅是大唐的封疆节度使,竟然也亲自带奇兵冲锋陷阵?”

马璘回道:“陛下在陇右道行军打仗时,多次亲身范险,我等臣子自然要追随陛下冲锋陷阵,况且将军们不身先士卒,士卒们如何奋勇向前?”

段忠国一怔,沉默片刻,道:“这次战败,我心服口服,马节帅请杀了我吧!”

马璘道:“你既然已经被俘,那杀不杀你,就不是由我来做主。”

说罢,让人把段忠国押去见高仙芝。

高仙芝知道段忠国在南诏的影响力,因此想收服他,为大唐所用,但是段忠国宁死不从。

高仙芝没有办法,只能将他暂时收押。

攻下南宁州,高仙芝等人在南宁州休整两日,然后继续南下,兵进昆州(今昆明)。

昆州南诏守将王乐宽听闻南宁州战败,段忠国被擒,直接两眼一黑。

因为他知道南宁州一丢,昆州也难以驻守,于是他连忙率军退出昆州,驻扎在滇池南部的晋宁。

高仙芝和马璘率领进入昆州,秋毫无犯,安抚百姓。

五天后,高仙芝和马璘领兵攻打晋宁。

王乐宽退至晋宁大梁子山,准备用山势俯冲优势,对抗唐军。

高仙芝和马璘带人来到大梁子山下,一边修筑工事防御,一边派人不断试探、袭击王乐宽大军,以消耗王乐宽大军的武器粮草。

双方在大梁子山僵持半個月,王乐宽无人来援,只能在粮草未耗尽之前,下山与唐军决战。

王乐宽所带不过万人,高仙芝和马璘出兵之时,只有三万,但一路打一路沿途收服各部落,又得援军一万,合兵四万。

两边列阵对垒,唐军以绝对优势中路碾压,两翼骑兵包抄,南诏军大败,王乐宽仅以身免,逃回太和城。

高仙芝和马璘拿下昆州,继续南下,和李晟会师洱海坝子北部龙首关。

另一边,辛云京收服棠魔、和蛮等部,浑瑊沿途招抚真腊国、金齿蛮等蛮族部落,两军于威远城合兵,一同向洱海坝子南部龙尾关挺进。

继德五年十二月,唐军两路大军,从南北将南诏围在洱海坝子。

之前李璘带兵来打南诏,也打到了洱海坝子,只是无法突破南诏的这道最后防线。

仔细分析李璘失败的缘由,除了将帅士兵等人和因素外,地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。

洱海坝子东边是洱海,西边是苍山,整个洱海坝子夹在中间,山海之间,形成了一条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通道。

从南诏都城太和城出发,北部是上关龙首关,南部是下关龙尾关,东面是水,西面是山,一般要想讨灭南诏,只能从上关和下关突破,但这两关,又易守难攻。

上一次,李璘打算从洱海横渡,被王乐宽偷袭,只能强攻上关和下关,最后大败。

太和城里,阁罗凤召诸将议事。

段全葛道:“唐军虽然精锐,但远征而来,攻城器械不足,粮草难以维持,我们只要死守龙尾关和龙首关,拖到明年四月,那时候唐军粮草断绝,加之天气炎热,瘴气盛行,他们自会退兵。”

大败而回的王乐宽道:“此次来的唐军,确实比上次来的要精锐,出关野战,我们不是敌手,但是若我们固城坚守,唐军也不能突破我们的防线。”

其他文武纷纷附议,他们都觉得,可以像上次一样,牢牢守住南诏最后的都城。

阁罗凤见众文武皆不怯战,颇为欣慰,脱下袍服,穿上盔甲,让人端来美酒,与众人共同举杯,道:“南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,今日本王穿上盔甲,在战事未结束之前,绝不卸甲!望诸位与本王勠力同心,共御外敌!若胜,诸位世世代代,皆享荣华富贵!”

众文武齐声道:“勠力同心,共御外敌!”

阁罗凤与众文武共同举杯,一饮而尽。

然后,阁罗凤自己带队,守卫下关龙尾关,让他儿子凤伽异带队守卫上关龙首关。

(本章完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