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臣不敢再多言,给李琩行礼退下。

李琩叫住刘晏,道:“士安请留一下。”“是。”刘晏停下脚步。

待其他人离开,李琩对刘晏道:“此制会引起大庄园地主的不满,但我决心已定,必须推行,只是士安以后会多受诟病,为了你的人身安危,朕让你兼金吾卫中郎将。”

大唐现在还没有刺客在京城杀高官的先例,但是这并不代表没人敢动手。

元和年间,就有人在京城刺杀了大唐的宰相武元衡。

“臣谢陛下厚恩!”刘晏大为感动,转道:“臣只是担心天下未定,操之过急,会引起动乱。”

李琩何尝不知道会引起动乱,但是他现在再不推,以后推起来会更加费力。

因为他现在的嫡系军队,是陇右道四镇的将士,这些人多数都不是门阀,但是再过两年,他们就成门阀了,到时候再改革,阻力会更大。

因此不如趁他的嫡系军没有成门阀之前,大力推行,谁不服,现在就反,他也好一并收拾。

李琩道:“这一刀,怎么都是要挨的,早挨早痛快。”

“也是。”刘晏点点头,“若不是殿下天纵英才,其余人恐怕不敢如此行事。”

李琩回之一笑,道:“万事开头难,有劳你费心,等推行之后,朕会举行一场辩论,到时候还得靠你说服他们。”

刘晏道:“臣必定尽心竭力!”

李琩拍拍刘晏的肩膀,道:“那就好,伱先去忙吧,有什么问题,及时告诉我。”

“是。”刘晏领命,退了下去。

李隆基一直默默听着,待刘晏离开,才对李琩道:“这新制,是你背后出的主意吧?”

李琩道:“儿提过一些思路。”

李隆基道:“不破不立,你确实很有胆色,但你若不是兵强马壮,恐怕也不敢如此行事吧?”

李琩点点头,道:“可能会想其他办法。”

李隆基沉吟片刻,忽然笑了笑,道:“你所行之事,皆是为国为民,但你得罪了世家大族,以后在史书上的名声恐怕不太好。世家大族所拥有的,不只是身份、土地,还有知识,他们掌握话语权,必定对你大加污蔑。”

李琩道:“仰无愧于天,俯无愧于地,天地虽不容我,心安即是归处,别人爱怎么说,就怎么说吧。”

李隆基一怔,道:“你真是有胆有识,若是此制早推二十年,安禄山可能就没机会叛乱。”

李琩道:“阿爷还念着安禄山吗?如果有可能,儿把他抓回来,让您见上一见。”

李隆基回之一笑,转道:“你收复洛阳,平定河北大部,孤有意给你上尊号,你觉得如何?”

“天下未定,百姓依旧深陷水深火热,儿不敢居功。”李琩拒绝了李隆基的提议,转道:“阿爷近来没为难儿,儿感激不尽,儿应该给您上尊号,尊阿爷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。”

李隆基有些犹豫,想说什么。

但李琩没给李隆基机会。

李琩给李隆基行了一礼,离开了萼楼。

(本章完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